中秋对月次张行中韵

桂树悬香四散飘,金风玉露满璇霄。
中秋有月偏澄澈,万里无云倍泬寥。
壮志每从诗上见,闲愁都向酒边消。
美人莫道音尘绝,只隔盈盈一水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对月次张行中韵》是元末明初诗人凌云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凌云翰,字彦翀,元末明初时期浙江仁和人。他博览群籍,通经史,工于诗歌创作。
  • 凌云翰曾因事谪南荒,但他的文学成就并未因此而停滞,有《柘轩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桂树悬香四散飘,金风玉露满璇霄。中秋有月偏澄澈,万里无云倍泬寥。壮志每从诗上见,闲愁都向酒边消。美人莫道音尘绝,只隔盈盈一水遥。

  2. 诗歌赏析

  • 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月光与自然美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桂树悬香四散飘”和“金风玉露满璇霄”两句,不仅写出了中秋时节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情感表达:诗中的“壮志每从诗上见,闲愁都向酒边消”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的孤独与感慨。诗人以诗会友,借酒浇愁,展现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 寓意深远:整首诗通过对中秋节景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寓意深远。诗人通过中秋之夜,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让人深思。
  1. 创作背景
  • 这首《中秋对月次张行中韵》的创作时间,据传是在元末明初。这个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其中,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 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其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一方面,他要面对个人的生活困境;另一方面,他还承担着社会责任,希望通过诗歌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1. 艺术风格
  • 凌云翰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诗词形式,通过七言律诗的形式,将中秋之夜的景象和自己的心境紧密相连。
  • 诗人在诗句的排列组合上,既有对仗工整的严谨性,又有意境深远的含蓄性,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 历史文化意义
  • 《中秋对月次张行中韵》不仅是凌云翰个人的抒情之作,也是元末明初社会历史变迁的产物。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元末明初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中秋对月次张行中韵》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元末明初社会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从中领悟到古人的思想智慧和人生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