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钟有感次荣子仁韵

曾将锦瑟思华年,追忆当年重惘然。
五夜钟声来石枕,半生心事在韦编。
高楼明月狂呼酒,古道西风快着鞭。
赖有故人能过我,檐花细雨话灯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钟有感次荣子仁韵》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出自《杜工部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听到寺庙里的钟声后所引发的感慨和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一、诗歌原文

  1. 首联
  • “上人留我宿,留至夜将残。”
  • 描述了与上人(可能是一位僧人)一起过夜的情况,直到夜深才离开。
  1. 颔联
  • “因话半夜钟,钟声落中庭。”
  • 表达了听到寺庙中深夜的钟声,引发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慨和思考。
  1. 颈联
  • “老妻寄藏饭,稚子开筐迎。”
  • 描述了妻子把饭菜藏在家里,而孩子则打开筐子去迎接。
  1. 尾联
  • “焉得思长者,居常多所怀。”
  • 表达了渴望得到像长者一样的智慧和教诲,以便常常心怀感激之情。

二、诗歌赏析

  1. 情感表达
  • 整首诗通过描述与上人共度一夜,以及半夜听到钟声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1. 主题思想
  • 诗中不仅描绘了一幅和谐的家庭画面,还通过夜晚的钟声引发深思,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时间流逝等哲学问题的感悟。
  1. 艺术特色
  • 采用了白描手法,简洁自然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想法,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感慨。

三、文化背景

  1. 宗教氛围
  •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佛教极为兴盛的时期,寺庙林立,钟声成为日常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钟声成为了诗人心中的一种特殊符号。
  1. 文人墨客
  • 杜甫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许多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首《闻钟有感》便是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作品,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钟声的描写,引发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家庭等方面的深层思考,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个诗人兼文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情感。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也是理解杜甫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