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芸轩为陈惟德赋

曾见茅堂映德星,难兄难弟总穷经。
春藏芸草将除蠹,夜剪灯花不聚萤。
好效茝兰同作佩,宁知黍稷独非馨。
年来更得康成学,书带丛生绿满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藏芸轩为陈惟德赋》是元末明初诗人凌云翰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1. 作者介绍
  • 凌云翰,元明之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曾因坐事被谪南荒,后授成都府学教授。有《柘轩集》传世。
  1. 诗句解析
  • “曾见茅堂映德星”:此句意指诗人曾经见过一个茅草屋檐下,映照着北斗七星,象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这里的“德星”可能指的是道德的象征。
  • “难兄难弟总穷经”:表达了诗人与陈惟德在学问上相互扶持,共同追求真理的情感。
  • “春藏芸草将除蠹”:春天里,收藏的芸草可以消除害虫的侵害,这里比喻知识能够去除愚昧,带来清明。
  • “夜剪灯花不聚萤”:形容夜晚读书时,不因为萤火虫的光而感到迷惑,寓意着诗人专注学习,不受外界干扰。
  • “好效茝兰同作佩”:芷兰是一种香草,此处用来形容诗人希望效仿陈惟德的品质,佩戴香草,以示清高。
  • “宁知黍稷独非馨”:比喻虽然陈惟德可能不是最出众的人,但他的品质却值得尊敬。
  1. 艺术风格
  • 诗歌语言优美,意象鲜明,如“春藏芸草”“夜剪灯花”,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诗歌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学识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细腻观察。
  1. 文化价值
  • 《藏芸轩为陈惟德赋》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学术探讨的作品,更是一部反映元末社会风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文献。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以及他们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深度。

《藏芸轩为陈惟德赋》不仅展示了凌云翰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元末社会的人文精神和学术追求。这首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至今仍能引起人们深刻的共鸣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