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莫景行棣华碑

传家谱牒今无恙,达世歌辞每见情。
原上鹡鸰曾共难,山中鸥鸟亦同盟。
及时行乐俱闲暇,晚节交游各老成。
零落棣华谁与问,紫霞柶处是佳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莫景行茅道士棣华碑赋》是元末明初张昱的作品。在文学的世界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作者的心血。下面将围绕这首作品展开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昱,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任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等职。其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最终卒于官,享年八十三岁。他的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1. 诗歌原文
  • 茅家兄弟学仙迟,不见春风长紫芝。桃熟海山还有日,鹤归人世更无期。游魂渺渺知何在,荒冢垒垒尽可疑。惟有夕阳如旧日,照人来读棣华碑。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及友情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诗中的“茅家兄弟”象征着追寻理想与探索精神的群体,而“棣华碑”则象征着永恒的价值与信念。
  • 诗中“惟有夕阳如旧日”,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但无论环境如何改变,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变的信念始终重要。
  1. 历史背景
  • 《题莫景行茅道士棣华碑赋》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元末明初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元末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有感慨时事、抒发情怀之作。张昱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也是张昱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体现。
  1. 文学价值
  • 从文学角度来看,《题莫景行茅道士棣华碑赋》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构思巧妙,充满了象征意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状、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
  1. 影响与评价
  • 张昱的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形式,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元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同时,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题莫景行茅道士棣华碑赋》作为元末明初张昱的杰作,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诗歌,更是一份承载着时代特征、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历史文献。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元末明初的社会风貌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生活、理想和人性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