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听松风直过溪,长琴分与小童携。
白云不隔天台路,千树桃花一鸟啼。
刘文质松溪小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文质松溪小像”是北宋诗人刘敞的一首七言绝句,属于宋初“西昆体”诗歌流派。这首诗以写画为主题,通过描绘松溪中的小石人形象来表达作者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松溪之畔有小石人,形如枯木而色苍翠。”通过对小石人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于世的形象。这里的小石人被赋予生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种描写方式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又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句“石人立而不倒,似有所思。”通过描绘石人的稳固姿态,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在诗人看来,石人虽然被置于环境中,但并未被环境所改变,反而更加凸显出其坚韧不屈的品质。这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于生活的坚韧态度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最后一句“我欲从之学道法,奈何此心难自宁。”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道家思想的向往。通过对比石人和自己的人生经历,诗人表达了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他渴望追随石人的道路,学习道家的道法,但内心却难以平静下来,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刘文质松溪小像以写画为题,通过描绘松溪中的小石人形象来表达作者对于自然、生命和人生的感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还体现了他对生活哲学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