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棘丛白头翁

鸟中亦有白头翁,底事卑栖向棘丛。
不道朝阳孤凤好,飞鸣元只在梧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画棘丛白头翁》是元代诗人凌云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一只鸟栖息于荆棘之中的景象。诗中不仅表达了对鸟儿生存状态的关切与同情,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由与尊严的深层思考。

《画棘丛白头翁》作为元末明初时期的作品,展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凌云翰通过描绘鸟儿在荆棘丛中的生活境遇,不仅映射出自然界生物的生存困境,而且隐含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社会环境的思考。诗中“不道朝阳孤凤好,飞鸣元只在梧桐”这两句,尤其引人深思。这里的“朝阳”与“孤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美好与高贵,而鸟儿却似乎对此不屑一顾,宁愿在荆棘丛中寻找栖居之所。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鸟儿的独立性格,也暗示了人类社会中可能存在的某种疏离感或无奈。

从文学角度来看,《画棘丛白头翁》采用了简练的笔法,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凌云翰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将一个简单的场景转化为具有深刻意味的艺术作品。这种艺术手法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时代意识。

凌云翰的《画棘丛白头翁》不仅是对鸟类生命状态的关注和记录,更是一曲对自由与尊严、生存与选择的深沉颂歌。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能领略到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尊重,还能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和谐共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