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小隐为崔彦晖赋

白云何英英,荫此嘉木林。
云气有卷舒,林木恒萧森。
久矣慕高躅,于焉遂初心。
举头弁山高,濯足苕水深。
草堂自秋爽,松厅空夕阴。
冥鸿飞避弋,野鹤下听琴。
载歌招隐童,重赋归来吟。
白驹在空谷,毋遐金玉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林小隐为崔彦晖赋》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凌云翰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描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凌云翰,字彦翀,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1. 诗歌原文
    白云何英英,荫此嘉木林。
    云气有卷舒,林木恒萧森。
    久矣慕高躅,于焉遂初心。
    举头弁山高,濯足苕水深。
    草堂自秋爽,松厅空夕阴。
    冥鸿飞避弋,野鹤下听琴。
    载歌招隐童,重赋归来吟。
    白驹在空谷,毋遐金玉音。

  2. 诗歌解读

  • 自然之美:通过描绘白云、嘉木林等自然景观,传达出作者对于自然界清新、宁静之美的喜爱之情。白云“英英”,草木“萧森”,这些形容词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动的形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 人生追求:诗中的“久矣慕高躅”,反映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对理想生活的描绘上,如“草堂自秋爽,松厅空夕阴”,“冥鸿飞避弋,野鹤下听琴”等描写,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平静的生活态度。
  • 人生境界:“白驹在空谷,毋遐金玉音”表达了作者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物质财富的获得,而在于精神层面的富足。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和谐、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通过对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白云”、“嘉木林”、“云气”、“林木”、“弁山”、“苕水”、“草堂”、“松厅”、“冥鸿”、“野鹤”、“白驹”等,构建出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世界。
  • 情感表达: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能够直接触动读者的心灵。特别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思想境界。

《云林小隐为崔彦晖赋》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学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更体现了其追求理想生活的精神内核。通过欣赏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提升,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崇尚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