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对雪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凌云翰创作的文学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腊前有雪时与友人在吴山游玩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吴山对雪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诗歌原文及赏析等,都对理解这首诗的艺术价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 创作背景:凌云翰生活在元末明初,他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因事被谪南荒,有《柘轩集》流传后世。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具体时间未详。
- 作者简介:凌云翰,字彦翀,浙江仁和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所著的《柘轩集》中。凌云翰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造诣,还涉猎经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
- 诗歌原文:《吴山对雪诗》原文如下:
腊前有雪宜三白,笑倒田翁手齐拍。 去年天气不多寒,盈寸犹难况盈尺。 嗟予亦是田舍翁,敢以玉山高两峰。 二贤珠玉在我侧,绿发青瞳颧颊红。 久交共喜情怀尽,意行不觉吴山近。 松间小径纵萦迂,竹杖芒鞋须一进。 山前相府何潭潭,山中道院邻禅庵。 兴来偶到故人宅,出果行酒方交谈。 岁如何兮岁云暮,白首重来乩前度。 湖山倒浸水晶奁,玉树琼林归措顾。 山阳先生坐高堂,挺然特立逾脩篁。 谁怜衰翁方避俗,寒窗痴坐如绳僵。 失喜一时观二妙,剡曲回舟岂同调。 明朝呵笔和新诗,檐有梅花须索笑。
- 诗歌赏析:《吴山对雪诗》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玉山”、“水晶奁”、“玉树琼林”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人生态度。
- 艺术特点:凌云翰在《吴山对雪诗》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对比等,使得诗歌更具诗意和表现力。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其次,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感;最后,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既符合诗歌的格律要求,又展示了诗人严谨的构思。
- 文化意义:《吴山对雪诗》不仅是凌云翰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元末明初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这一时期的文人普遍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同时也注重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这种文化背景为《吴山对雪诗》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 社会影响:《吴山对雪诗》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不仅反映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这首诗也激励了后世文人追求真善美的生活态度,对于促进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吴山对雪诗》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诗作,通过对吴山雪景的描绘以及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这首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征,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