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卜山捐俸重修桐君祠

先生远有烟霞趣,镌玉捐金隐者祠。
瑶草久荒云一片,碧桐仍见凤双枝。
芙蓉日静文书暇,杖履春来啸咏迟。
他日幽期何处好,寒松花发鹤归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卜山捐俸重修桐君祠》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元代诗人徐舫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徐舫是元代的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都为这首诗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元且开放的时期,社会环境为文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徐舫的生活经历和文学成就,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 诗歌原文:诗中的“先生远有烟霞趣,镌玉捐金隐者祠。”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景物与隐士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美。接下来的诗句“瑶草久荒云一片,碧桐仍见凤双枝”,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3. 艺术特色:徐舫的诗歌艺术特色在于其对自然景色的精细刻画以及深邃的情感表达。他的诗歌通常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4. 文化意义:在元代的社会背景下,徐舫的诗歌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精神寄托。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美的崇尚,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卜山捐俸重修桐君祠》这首诗不仅是徐舫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元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