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奏差调福州

春水溶溶满鉴湖,兰舟长护锦屠苏。
可怜走马闽山道,榕叶阴中听鹧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代诗人泰不华的《送王奏差调福州》是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该诗内容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泰不华,字兼善,蒙古族人。元朝时期的文士,曾中英宗至治元年进士。历任礼部尚书等职,为政期间注重治理,致力于社会安定和民生改善。其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成就包括整顿吏弊、改革田赋制度,并参与编纂了辽、宋、金三史。
  2. 诗歌原文:春水溶溶满鉴湖,兰舟长护锦屠苏。可怜走马闽山道,榕叶阴中听鹧鸪。
  3. 诗歌译文:《送王奏差调福州》通过描绘春日江水的清澈以及船夫保护锦缎般的屠苏酒,表达了对友人王奏调任福州的祝福,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旅行的期待。榕树在闽山道上的荫影中,鹧鸪的啼声增添了旅途中的哀愁与美感。
  4. 诗歌背景:这首诗作创作于泰不华担任宣慰使都元帅时,他负责处理方国珍叛乱后的事宜。诗中通过对福州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了对友人王奏调任福州的祝贺之情及对其未来的期许。
  5. 艺术手法:《送王奏差调福州》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如“春水溶溶”、“锦屠苏”等意象,不仅展现了福州的自然风貌,更通过“榕叶阴中听鹧鸪”这一细节刻画出旅途中的闲适与诗意。这种艺术表达不仅体现了泰不华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元代诗歌的特点,即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与寄托情怀。
  6. 文化价值:该诗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不仅记录了元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还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审美观。此外,该诗对于研究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思想观念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送王奏差调福州》不仅是泰不华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元代诗歌艺术的一个典范。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泰不华的文学才华,还可以深入了解元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