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关氏废园

园景正萧然,那当雨后天。
花台曾置酒,莲港却通船。
水涸桥仍搆,畦荒路渐连。
如何游赏日,不在未兵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元代文学之美 —— 《题关氏废园》

徐贲,元代诗人、号北郭生,其诗作多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与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而《题关氏废园》则是其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徐贲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

《题关氏废园》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关氏废园景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变迁的无奈。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了园中花台、莲港等元素的昔日盛况,以及随之而来的荒废与衰败。诗中“园景正萧然,那当雨后天。花台曾置酒,莲港却通船”几句,生动描绘了废园在雨后初晴时分的景象,既有生机勃勃的活力,也透露出岁月更迭后的凄凉美。

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徐贲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敏感捕捉能力,还深刻表达了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的“水涸桥仍搆,畦荒路渐连”两句,更形象地反映了废园由繁到简的过程,以及这种变化给游赏者带来的心理影响。

《题关氏废园》还蕴含着一种哲理思考,即如何在变迁中寻找不变的东西,如何面对时代的洪流保持个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这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启示,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我们应当如何守护内心的平和与独立的审美观。

在欣赏《题关氏废园》的同时,读者不仅可以体会到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还能深入理解到元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这首诗不仅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一次回顾,也是对现代人精神追求的一种激励。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感悟文化,从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寄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