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彭阁

溪流处处通,舟出野桥东。
小阁云停雨,闲门竹掩风。
僧迎先问候,客至只谈空。
不道经离乱,清溪得此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彭阁》是唐代诗人徐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溪流处处通,舟出野桥东。
    小阁云停雨,闲门竹掩风。
    僧迎先问候,客至只谈空。
    不道经离乱,清溪得此同。

  2. 作者简介
    徐贲(735—814),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有”诗魔”之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擅长写景抒情和叙事,其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甚大。

  3. 诗意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于彭阁时的情景。首联“溪流处处通,舟出野桥东”描述了彭阁周边的自然环境——溪水四通八达,小船驶出郊外的小桥。颔联“小阁云停雨,闲门竹掩风”则具体描写了小阁中的宁静景象:云雾缭绕的山间,雨水轻拂着小阁的门扉。颈联“僧迎先问候,客至只谈空”展现了与僧人的相遇及其对话内容,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生活。尾联“不道经离乱,清溪得此同”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即使经历了战乱,也能在这样静谧的自然中找寻心灵的慰藉。

徐贲的《宿彭阁》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于世,更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烦恼、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徐贲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