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乌程冯明府

夙负亲人术,初当出宰年。
青山依县郭,春雨傍湖田。
鸟下鸣琴后,花飞判笔前。
民风非复古,重作谕蒙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乌程冯明府》是元代诗人徐贲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于徐贲早年,那时他还未完全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但已经显示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徐贲(1335—1379),字幼文,号北郭生,苏州府长洲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其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作品风格:徐贲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在《送乌程冯明府》中,他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比喻政治理想与治理理念,表达了对友人赴任地方长官的勉励和期许。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传达出作者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观。
  3. 内容赏析:诗中“夙负亲人术,初当出宰年”,表现了冯明府早有治政才能和初次担当地方长官的身份。接着“青山依县郭,春雨傍湖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既展示了冯明府治理的地方环境,也寓意了他如山水般和谐的治理方式。此外,诗中的“鸟下鸣琴后,花飞判笔前”,利用自然界的动静结合,形象地展现了冯明府在处理政务时的从容不迫和智慧,以及他在文艺上的追求。
  4. 文化影响:《送乌程冯明府》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徐贲深邃的诗学修养,更在文化上传承了元代文人的精神风貌。该诗体现了元代文人关注民生、强调道德修养与文学创作并重的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5. 现实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深入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更能从中汲取对生活的态度和处世的智慧,增强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它也启示人们在面对社会变革和国家兴衰时,应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徐贲的《送乌程冯明府》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政治生涯祝福的诗篇,更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元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精神,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对人生和事业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