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边城暮,君如客况何。
伤心离母久,失意傍人多。
慰泛花时酒,悲因月夜歌。
有家归未得,非是隔关河。
寄金子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金子肃》是元代诗人徐贲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诗歌原文:
客中相见客中怜,
江海知名记十年。
归路正当归雁后,
送君却在送春前。
迢迢烟水分行棹,
浩浩莺花共别筵。
自信平生足游赏,
看山重约岂无缘。作者简介:
徐贲(1335—1393),字幼文,号北郭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四川,郡望郯郡(今山东郯城)。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擅长诗画,并被认为是“十才子”之一。诗歌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金子肃分别的情景。首句“客中相见客中怜”,表达了诗人在异地见到老朋友的感慨和同情,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情感交流。次句“江海知名记十年”,进一步点明了二人虽身处异地,但因共同的经历和名声而成为知己。第三句“归路正当归雁后,送君却在送春前”,则巧妙地利用了季节变化来表达诗人对好友离别的不舍。艺术特点: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深深的情感。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文化背景:
元末明初的社会环境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普遍关注社会现实,同时也注重文学创作,以表达他们对时代的感悟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徐贲的《寄金子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徐贲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元代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反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