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山人还天平

几欲求田负旧盟,羡君西崦草堂成。
每缘种橘多开地,独为修琴始到城。
黄叶已先霜降落,白云长在雨馀生。
龙门林屋无多远,此去寻幽莫计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山人还天平》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人简介:《送张山人还天平》的作者是徐贲,字幼文,号北郭生,出生于元末明初的江苏苏州。他的祖籍为四川,郡望郯郡(今山东郯城),曾担任吴中四杰和明初十才子之一,是明代的一位杰出的诗人与画家。

  2. 诗作原文:诗作原文如下:“几欲求田负旧盟,羡君西崦草堂成。每缘种橘多开地,独为修琴始到城。黄叶已先霜降落,白云长在雨馀生。龙门林屋无多远,此去寻幽莫计程。”

  3. 艺术特色:在艺术上,《送张山人还天平》展现了徐贲精湛的诗歌技艺。诗中“每缘种橘多开地,独为修琴始到城”等句子生动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彼此间的生活情趣。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自然意象,如“黄叶”“白云”,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精神境界。

《送张山人还天平》不仅作为徐贲个人的代表作被传颂,更因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成为研究中国古代诗歌不可多得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徐贲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审美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