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高二季迪留别韵

柴门村径带溪桥,来往因君岂惮遥。
浅水不波仍漾漾,疏林无雨自潇潇。
樯留夕照人将别,江作新寒酒易消。
明日秋风重怅望,还将离思托归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高二季迪留别韵》是徐贲创作的一首古诗,出自《明诗三百首》。这首诗通过描绘村径溪桥、浅水疏林等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次高二季迪留别韵》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稍带哀愁的离别场景。“柴门村径带溪桥,来往因君岂惮遥”,通过“柴门村径”与“溪桥”的描写,勾勒出一个典型的乡村背景,而“往来因君岂惮遥”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路途遥远也愿意相随。“浅水不波仍漾漾,疏林无雨自萧萧”,则是进一步用景物的变化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既表现了自然景象的平静,也反映了内心的波动,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即将分别的不舍。

诗歌中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樯留夕照人将别,江作新寒酒易消”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通过对夕阳西下和江面新寒的描绘,暗示了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主题。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友情的深刻理解。

从文学艺术角度来看,《次高二季迪留别韵》在形式上遵循了古诗的规范,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简洁而又不失韵味,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在语言运用上,诗中巧妙地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浅水不波仍漾漾”中的“仍漾漾”形容水面平静,给人以柔和的感受;“疏林无雨自萧萧”中的“萧萧”则传达了树叶随风摇曳的声音,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次高二季迪留别韵》不仅是明代诗人徐贲的经典作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它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不仅能够提供审美上的享受,更能引发对人生、友谊和自然的深层次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