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浪平风暂息,万里云消楚天碧。
东方月出海门宽,浩浩清河黯无色。
楼船伐鼓顺下流,今夕何夕当中秋。
金绳转影素华满,卸帆且作须臾留。
夜深人家市声静,我独高吟众船听。
思夺梁园席上才,气压南楼座中兴。
百年此夜不多好,人世浮云何足道。
虽有乡心自感伤,能无樽酒相倾倒。
人间清景不可并,杯当暂辍歌亦停。
翻思年年看月伴,如今落落如晨星。
此怀此念谁能识,苕水东头静居客。
为渠写作看月诗,西方拟附南飞翼。
中秋夜淮河舟中看月怀张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夜淮河舟中看月怀张羽》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开元十三年(725年)秋天,当时,诗人在淮南为官,中秋之夜他泛舟淮上,看到一轮明月,不由想起好友张羽和他对饮赋诗的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原文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诗的第一句“海上生明月”描绘了一幅辽阔的海景和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下来,“天涯共此时”表达了诗人和远方的朋友虽然相隔遥远却能够在同一时刻欣赏到月亮的美好,体现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共同感受。
接下来的三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则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夜晚的寂静和月光的明亮使得思念更加强烈,诗人无法入睡,只能通过思念来度过这个漫长的夜晚。最后两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而无法入睡的场景,他熄灭了蜡烛、披上了衣服,因为思念而感到身心疲惫。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和夜晚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展现了唐诗的韵味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