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小隐和胡虚白韵

我闻神仙之国伐毛兼洗髓,远在西海西边蓬莱之弱水。
我生有梦不可到,仿佛君家画图里。溪流冷浸玻瓈天,层峦叠嶂含云烟。
渡头杨柳绿如染,洞口桃花红欲燃。老夫已借过眉杖,来听松泉弄幽响。
云中鸡犬知几家,胡麻已熟雕胡掌。此中此乐何纡馀,赴陇无烦来鹤书。
便欲相从学耕钓,细和山声同水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溪山小隐和胡虚白韵》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贡性之,其作品风格独特。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部作品的内容、作者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贡性之,字友初,是元末明初宣城人。他以刚直著称,曾担任过福州路达鲁花赤、行枢密院事等职务。明洪武初年,由于大臣举荐,贡性之避居山阴,并改名为悦,直至晚年躬耕自给,以终其生。他的门人私谥真晦先生,并留下了《南湖集》。
  • 诗歌成就:在文学上,贡性之的作品多有传世之作,其中《溪山小隐和胡虚白韵》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1. 作品原文
  • 诗句解读:《溪山小隐和胡虚白韵》全文如下:“我闻神仙之国伐毛兼洗髓,远在西海西边蓬莱之弱水。我生有梦不可到,髣髴君家画图里。溪流冷浸玻瓈天,层峦叠嶂含云烟。渡头杨柳绿如染,洞口桃花红欲燃。老夫已借过眉杖,来听松泉弄幽响。云中鸡犬知几家,胡麻已熟雕胡掌。”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美丽的山水画面,充满了对仙境般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贡性之在《溪山小隐和胡虚白韵》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隐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远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 语言华美:这首诗的语言非常优美,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个诗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元末明初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溪山小隐和胡虚白韵》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 后世影响:该作品在明代以及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多次被引用或改编,成为研究元明之际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1. 历史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通过阅读《溪山小隐和胡虚白韵》,可以了解到元末明初社会的风貌及文人的生活状态,对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具有重要价值。
  • 启示创作灵感:贡性之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理想,对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来源,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文化艺术境界。

《溪山小隐和胡虚白韵》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古诗文,它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每一位爱好文学的人深入研究和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