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王墓

客行古城下,下有桓王墓。
古城多秋草,牛羊下来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桓王墓》是元代诗人郭翼创作的一首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郭翼,字羲仲,号东郭生或野翁,元代昆山人。他以豪杰自许,曾献策张士诚未被采纳便归隐。他的诗歌才华出众,工于《易》,有《雪履斋笔记》和《林外野言》等著作。

  2. 诗词原文
    客行古城下,下有桓王墓。
    古城多秋草,牛羊下来暮。

  3. 诗作赏析

  • 意境描绘:《桓王墓》描绘了一幅秋日古城的画面,秋草茂密,牛羊归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荒凉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古墓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过往荣光的追忆。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创作于元代,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被传颂,而桓王作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其事迹自然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素材。
  • 个人经历:郭翼本人的经历也影响了他对桓王故事的处理。作为一个有抱负的诗人,他通过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反思。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桓王墓》作为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元代的历史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状态和文人的审美追求。
  • 文学价值:诗中的“秋草”、“牛羊”等元素富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体现了诗歌的深度和多样性。

《桓王墓》不仅是一首描绘古墓景象的诗歌,更是郭翼对历史英雄的一种致敬和对过去时光的一种缅怀。这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的怀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