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国阁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
三千歌吹灯火上,五百缨缦烟云中。
洛汭已掩西坠日,汉津空送南飞鸿。
阑干倚遍忽归去,飒飒两鬓生秋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大相国阁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
三千歌吹灯火上,五百缨缦烟云中。
洛汭已掩西坠日,汉津空送南飞鸿。
阑干倚遍忽归去,飒飒两鬓生秋风。
《登大相国寺资圣阁》是元代诗人陈孚的作品。这首诗不仅生动描绘了大相国寺的壮丽景象,还体现了作者对这座古刹深厚的情感。
从诗的内容来看,陈孚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古老而辉煌的场景。诗中“大相国阁天下雄,天梯缥缈淩虚空”一句,形象地展现了大相国寺高耸入云的建筑特点。紧接着,“三千歌吹灯火上,五百缨缦烟云中”则进一步突出了夜晚寺院的热闹场景,歌声和灯火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祥和却又热闹的氛围。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登大相国寺资圣阁》属于七言绝句,这种形式简洁明快,便于传达诗人的情感与思想。陈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表达了对大相国寺的喜爱,也反映了自己对于历史沧桑的感受。
陈孚在创作此诗时,除了描绘景物之外,还隐含了自己对于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他提到了“洛汭已掩西坠日”,以及“汉津空送南飞鸿”,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句,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思考空间。
作为文学作品,《登大相国寺资圣阁》不仅是对大相国寺美丽风光的赞美,也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于自然美景和宗教信仰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