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华一代日星尊,茶臼村童俨尚存。
山左竟令驱厉鬼,庭中已悔乞天孙。
善和里隔生前泪,文惠祠封死后魂。
欲奠荔蕉不知处,满池榕叶拥朱门。
马平谒柳侯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平谒柳侯庙》是元代诗人陈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陈孚以唐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生平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宗元的崇高形象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从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马平谒柳侯庙》是陈孚运用传统诗歌的形式所创作的。这首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共八句,每句七个字,节奏匀称,音韵和谐。其内容涉及柳宗元的人格魅力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这种形式的选择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陈孚的创作背景来看,陈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不事雕琢,直抒胸臆。他曾任翰林国史院编修、摄礼部郎中等职,曾随梁曾出使安南,还被授予翰林待制等高位。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世时遭廷臣嫉忌,后遭排挤,终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至建德路总管府治中。这样的经历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从诗歌的主题思想来看,《马平谒柳侯庙》中的“山左竟令驱厉鬼,庭中已悔乞天孙”一句表达了对柳宗元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精神的赞颂。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其政治理念的赞扬。此外,诗中的“善和里隔生前泪,文惠祠封死后魂”则展现了诗人对柳宗元逝世后影响的深切感慨,以及对其人格魅力的无尽追忆。
在欣赏《马平谒柳侯庙》时,读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理解:
- 历史意义:了解柳宗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 文学价值:鉴赏陈孚的诗歌创作手法及艺术风格。
- 社会背景:探究元代的社会环境与文人心态,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 个人感悟:思考这首诗对自己或他人可能产生的启发和影响。
《马平谒柳侯庙》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陈孚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也展示了元代文人的文化追求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