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州遇大风

岩壑惊摇木树摧,满空苦雾卷尘埃。
黑风鬼国漂流去,赤县神州梦寐回。
病马不嘶毛似猬,征夫相对面如灰。
夜深不解征衣睡,况有翻盆急雨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孚并未创作《禄州遇大风》实际上,《禄州遇大风》是元代诗人陈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禄州遇大风》:

  1. 作者简介
  • 陈孚,字刚中,号勿斋,元代台州临海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以诗文见长。陈孚自幼颖悟过人,世祖时任布衣上《大一统赋》,后受封为上蔡书院山长,再调任翰林国史院编修,曾随梁曾出使安南等职。
  • 然而,他在仕途中并不顺利,遭到廷臣的嫉忌,最终被贬出朝堂。他的晚年在建德路总管府任职时,也多有善政。陈孚年六十四岁,谥文惠,他的诗文不事雕饰,风格直率。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禄州遇大风》全诗原文如下:“岩壑惊摇木树摧,满空苦雾卷尘埃。黑风鬼国漂流去,赤县神州梦寐回。病马不嘶毛似猬,征夫相对面如灰。”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禄州遇到大风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困境的感慨。
  1. 文学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展现了风雨交加时的壮观景象。其中“岩壑惊摇木树摧”描绘了山石因风力而摇晃的情景,形象生动。“黑风鬼国漂流去,赤县神州梦寐回”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如同被困在另一个世界般的迷茫和无助。
  • 诗中的“病马不嘶毛似猬”和“征夫相对面如灰”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绝望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意味。
  1. 写作背景
  • 陈孚的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他的政治生涯受挫后,独自旅行或在禄州(今属中国浙江省)期间所写,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
  1. 后世影响
  • 尽管陈孚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但他的诗文却受到后人的广泛赞誉。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1. 相关研究
  • 对于《禄州遇大风》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关注其文学价值及其在元代诗歌中的地位。一些研究还试图探讨陈孚的其他作品,以全面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
  1. 读者评价
  • 陈孚的《禄州遇大风》得到了读者的高度评价。许多人认为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1. 文化意义
  •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禄州遇大风》不仅仅是一首诗的记录,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灾害和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陈孚的《禄州遇大风》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意义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这首诗不仅是陈孚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