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性斋左丞马公三首

峨峨昆仑圃,乃在天中央。
绛楼十二级,浮空灿琳琅。
中有神仙人,霞冠青霓裳。
两手握元化,翊此日月光。
箕以播清飙,斗以倾天浆。
苍生愚何知,但觉太极长。
海亦不可极,山亦不可量。
安得分刀圭,涤我尘土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呈性斋左丞马公三首》并非一首完整的文学作品,而是陈孚对元代某位名为马公的官员的一种赞颂。这首诗描绘了壮丽而神秘的仙境景象,展现了昆仑山作为天地中心的高洁与神圣。以下是具体分析:

  1. 诗歌背景
  • 作者陈孚:陈孚是元代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 作品形式:虽然《呈性斋左丞马公三首》并非一篇完整的作品,但可以推断它是一组诗歌,每首都独立成篇,共同构成了对马公的赞美之词。
  1. 诗歌内容
  • 第一首:描述了昆仑山巍峨壮丽的景象,象征着神仙居住之地,以及仙人手中握着改变元始、日月星辰的力量。
  • 第二首:描绘了神仙人的形象,他们头戴霞冠,身披青霓裳,手持能改变天地的自然之力。
  • 第三首:进一步描绘了神仙人的行为和作用,如箕星播散清飙,北斗倾倒天浆,表现出他们对自然的极大影响和对人间的贡献。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昆仑山、神仙人、日月星辰等,这些意象富有神话色彩,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想象力。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对昆仑山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 象征意义:昆仑山作为天地的中心,象征着高洁和神圣,神仙人则代表了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通过诗歌的形式,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某些风貌和价值观。
  • 艺术价值: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神话色彩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
  • 文化价值: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呈性斋左丞马公三首》作为一组诗歌,展现了诗人陈孚对元代马公这位官员的高度评价和赞美之情。通过对昆仑山、神仙人和日月星辰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超凡精神境界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