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繄巫闾,回望燕南垂。
碣石无飞埃,滹沱清涟漪。
天子坐明堂,十二藻火衣。
千官拥雉尾,佩剑光陆离。
南海翥朱鸟,东海翻苍螭。
铜池亦何有,五色光明芝。
大哉惠泽流,箘蠢亦熙熙。
谁怜向阳者,一寸园中葵。

《呈性斋左丞马公三首》是一首元代诗人陈孚的诗作,描绘了一幅昆仑圃的壮丽图景,展现了神仙人的形象与天地间的宏伟气势。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1. 诗句释义
  • 峨峨昆崙圃,乃在天中央。:“峨峨”形容山高而雄伟,“昆崙圃”指的是昆仑山的园林,这里用来比喻高大而神圣的地方。整个诗句传达出对昆仑山庄严、神圣的赞美之情。
  • 绛楼十二级,浮空灿琳琅。:“绛”通常用于描述红色,“楼”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宫殿或其他建筑物,“十二级”意味着有十二层之多。这句诗描绘了一座高耸的建筑,其色彩鲜艳,光彩夺目,充满了神秘感。
  • 中有神仙人,霞冠青霓裳。:“神仙人”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或神仙般的人物。“霞冠青霓裳”则形容他们穿着华丽的服饰,仿佛披着彩霞和霓裳,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句诗通过对神仙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两手握元化,翊此日月光。:“元化”可能指的是宇宙的自然法则或万物的根本原理。“翊”是扶持的意思,“日月光”则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光芒。整句诗的意思是说,两位仙人手中握着宇宙的根本原理,支持着日月的光芒。
  • 箕以播清飙,斗以倾天浆。:“箕”和“斗”都是古代天文仪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这两位仙人利用这些仪器来传播清新的风和天上的精华。这句话强调了仙人对自然界的掌控和影响力。
  • 苍生愚何知,但觉太极长。:“苍生”是指普通的百姓或民众。“太极”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宇宙的根本原理和规律。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普通百姓虽然无法理解仙人的智慧和力量,但他们能感受到宇宙的根本原理和秩序的存在。
  1. 译文
  • 巍峨的昆仑山上,有一处园林,位于天空的中心。那里有十二层的红楼,漂浮在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 里面有一位神仙,他戴着霞冠,身着青霓裳。他的手中握着宇宙的根本原理,支撑着日月的光芒。
  • 他用箕星播散清新的风,用北斗倾倒天上的精华。普通百姓虽然愚昧无知,但能够感受到宇宙的根本原理和秩序的存在。
  1. 注释
  • 昆仑圃:昆仑山的园林,象征崇高和神圣的地方。
  • 绛楼十二级:指建筑群,具有十二层之多,象征着尊贵和辉煌。
  • 神仙人:指传说中的仙人或神仙般的人物。
  • 霞冠青霓裳:形容仙人穿着华美的服装,如同披着彩霞和霓裳。
  • 元化:指宇宙的根本原理和万物的根本原因。
  • 日月光:指太阳和月亮的光芒。
  • 箕以播清飙:箕星负责散布清新的风。
  • 斗以倾天浆:北斗星负责倾倒天上的精华。
  1. 赏析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昆仑山描绘为一个宏伟壮丽的园林,神仙人则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宰,他们的出现让日月失去了光芒,引发了天地之间的和谐与平衡。这种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显得更加神奇和引人入胜。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描绘神仙人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时,他也借此传达了一种对自然规律和宇宙真理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 文化内涵:这首诗融合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哲学思想,通过对昆仑山的描绘和对神仙人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宇宙世界。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审美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和桥梁。

《呈性斋左丞马公三首》不仅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作品,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