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美少年,濯濯春月柳。
夜窗三尺琴,六籍洞户牖。
我游承明庐,见此真益友。
金匮共校雠,过眼十八九。
僚吏坐俗谈,语乃不出口。
美哉德如玉,温缜世未有。
近诏开东观,天章烂琼玖。
我本木强人,技已陈刍狗。
君胡亦不留,得州大如斗。
男儿抱奇气,荣进付之偶。
血指古则然,今何忽袖手。
但莫负所学,千载有不朽。
北风号枯桑,落叶满林薮。
过君蓟南门,山色照尊酒。
监州岂不佳,千里离父母。
愿回判花笔,桑麻劝南亩。
竹马歌儿童,定胜牛马走。
明年我南归,云卧鼻雷吼。
当哦山中诗,寄君一搔首。
送应奉张幼度同知冠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应奉张幼度同知冠州》是一首由元代诗人陈孚创作的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作者简介:陈孚,元代诗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陈孚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受到后人的赞誉。他的诗作不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作品原文:
张子美少年,濯濯春月柳。夜窗三尺琴,六籍洞户牖。我游承明庐,见此真益友。金匮共校雠,过眼十八九。僚吏坐俗谈,语乃不出口。美哉德如玉,温缜世未有。近诏开东观,天章烂琼玖。诗意解析:
- 描绘形象:首句“张子美少年”,通过描写张幼度的外貌和气质,展现出一个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形象。紧接着“夜窗三尺琴,六籍洞户牖”,通过夜晚静谧的室内环境和琴声,营造出一种高雅而宁静的氛围。
- 表达情感:“我游承明庐,见此真益友”,“承明庐”可能是指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张幼度不仅是作者的朋友,更是值得尊敬的良师益友。接下来的“金匮共校雠,过眼十八九”,则反映了与张幼度共同研究学问、探讨学问的场景,强调了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 社会评价:最后一句“美哉德如玉,温缜世未有”,用“德如玉”来形容张幼度的品德,用“温缜”来形容他的气质,表达了对张幼度的高度赞赏和敬仰。同时,“近诏开东观,天章烂琼玖”,暗示了朝廷对张幼度才能的认可和赏识,也反映了作者对张幼度的期望和祝愿。
《送应奉张幼度同知冠州》不仅是一首反映作者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也是一幅展现古代文人交往和学术氛围的画面。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诗句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还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