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 端阳日当母诞不得归

彩彩堂上簇兰翘。记生母,在今朝。无地捧金蕉。奈烟水、龙沙路遥。
碧天迢递,白云何处,风急雨潇潇。万里梦魂消。待飞逐、钱唐夜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常引·端阳日当母诞不得归》是元代诗人陈孚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创作年代:该词为元代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和人文情感。
  • 作者介绍:陈孚,字不详,浙江人,其生活于元末明初的变迁时期,是一位有才华的文学家,擅长诗词歌赋。
  1. 原文展示
    彩彩堂上簇兰翘,记生母,在今朝。无地捧金蕉,奈烟水、龙沙路遥。碧天迢递,白云何处?风急雨潇潇。万里梦魂消,待飞逐、钱塘夜潮。短衣孤剑客乾坤,奈无策、报亲恩。三载隔晨昏,更疏雨、寒灯断魂。

  2. 词作鉴赏

  • 意象运用:词中“彩丝堂上簇兰翘”描绘了一种节日的欢庆场景,而“记生母”,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情感和思念。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特定节日中无法回家的无奈心情,以及对母亲的深情厚意。
  • 艺术特色: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文学史地位:《太常引·端阳日当母诞不得归》作为元代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传承:通过这首词,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和节日习俗,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陈孚的《太常引·端阳日当母诞不得归》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还能从中汲取对于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