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山河,无非佛者。
此为真身,孰则为假。
滔滔清湘,瑶影如泻。
一草一木,亦皆潇洒。
月明露寒,绿烟浮野。
山禽涧鹿,悉谈般若。
我来自北,金鞍铁马。
一笑石上,得清净舍。
巍乎梵宫,朱门碧瓦。
弹指毗卢,风斯在下。
湘山寺无量寿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湘山寺无量寿佛”是全州著名的一座古寺,其创建与兴盛可追溯至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扩建与维护,成为广西地区极为重要的佛教圣地和文化遗产。
“湘山寺”位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城内西隅湘山之麓。该地历史悠久且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便有“兴唐显宋”的美誉,素有“楚南第一名刹”之称。全州的名字源于全真大师的“全”字,反映了该地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无量寿佛”是这座寺庙的灵魂人物与象征,相传为唐朝时期的僧人。根据《全州县志》记载,无量寿佛于公元756年创建了湘山寺,并受到了多代皇帝的加封。特别是宋朝,四位皇帝分别在公元983年、986年、1042年、1114年对其进行了加封。宋徽宗更是亲临此地进行膜拜,可见其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
从历史背景来看,这座寺庙不仅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还因其与多位历史名人的关联而备受瞩目。例如,清朝康熙皇帝也曾经御笔题词,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文学艺术方面,“湘山寺无量寿佛”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还是诗人墨客抒发情感、吟诗作画的对象。如清代画家石涛在此居住21年,创作了大量石刻花图。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无量寿佛的神圣形象,也折射出当时人们对于佛教文化的尊崇和信仰。
“湘山寺无量寿佛”也是许多文学作品中的灵感来源。例如,宋代诗人陈孚曾作古诗《湘山寺无量寿佛》赞颂这座寺庙及其所象征的佛教精神。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湘山寺及无量寿佛的敬仰之情,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示了湘江的壮阔与自然之美以及佛教的智慧与庄严。
“湘山寺无量寿佛”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或是一个宗教符号,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发展变迁,并深深影响了后世文人墨客的创作。这座寺庙不仅是佛教信仰的中心,更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值得后人继续传承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