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拟维摩室,春风步障开。
欲分清露浥,故近白云栽。
色夺人间艳,香从天上来。
韶华正繁富,啼鴂莫相催。
次周刚善僧房牡丹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周刚善僧房牡丹韵》是元代诗人陈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诗歌内容概述:该诗描述了春日里,陈樵在僧房前观赏牡丹花的情景。他不仅不拟进入维摩室的清净之地,而是选择在春风中漫步,享受自然的美景。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作者背景:陈樵,字君采,号鹿皮子,为元代东阳人士,自幼承家学,继受经于程直方。学成后,他并未追求仕途,而是选择了隐居的生活。这种不慕名利、热爱自然的生活方式,使得他在作品中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赞美。
艺术特色:陈樵的诗歌具有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在这首诗中,他运用了如“欲分清露浥”、“故近白云栽”等生动形象的词汇,来描绘牡丹的娇艳和香气。同时,他还巧妙地将春天的景象与佛教文化相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历史影响:《次周刚善僧房牡丹韵》不仅是陈樵个人作品的代表,也是元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追求,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
文化价值:在传统文化中,牡丹一直是富贵和繁荣的象征。陈樵通过对牡丹的描写,不仅赞美了其外在的美丽,更表达了对生命繁华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深刻理解。这种超越物象而触及生命的哲思,使得这首作品具有了更高的文化价值和哲学意义。
通过了解《次周刚善僧房牡丹韵》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历史影响,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陈樵作为元代文人的独特之处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