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渊源正,公卿誉望扬。
乡闾仍未达,世事故堪伤。
汗竹秋檠短,羹芹午饭香。
只愁双鬓发,容易染清霜。
送沈教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沈教谕之山西考试》是明代谢一夔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明代中叶文人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情感。
诗中的“师友渊源正,公卿誉望扬”这两句表达了对沈教谕学识渊博与声望卓著的双重赞扬。这种评价不仅是对其个人才能的认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文人的期望。沈教谕的才华和名声在社会上有着显著的影响,足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诗中的“须君明教法,那得刺青衿”这两句则揭示了当时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这句话反映了沈教谕在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教育改革的坚定决心和追求。沈教谕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极大的智慧和毅力。
诗的后两句“寒窗苦读三年客,万里心驰亨衢路”描绘了沈教谕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沈教谕在学术上的成就以及他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决心。尽管身处逆境,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送沈教谕之山西考试》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深厚感情的诗歌,更深刻地反映了明代中叶社会文化、教育现状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水平,也能从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