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舍山云暗,城楼海气深。
文章初近古,风俗遂如今。
冷署三年客,亨衢万里心。
须君明教法,那得刺青衿。
注释:
学舍山云暗:学舍在山中,山上云雾缭绕。
城楼海气深:城楼上的海风气息浓厚。
文章初近古:文章开始时接近古代。
风俗遂如今:风俗变得和现在一样。
冷署三年客:被贬为官冷清的三年时间。
亨衢万里心:心怀远方的道路。
须君明教法:请您用明白的道理来教导我。
那得刺青衿:怎么能够刺青(即纹身)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沈教谕即将离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寄寓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首句“学舍山云暗”描写了学舍周围山峦云雾缭绕的景象,暗示了教谕即将离开学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环境的担忧。次句“城楼海气深”,则是形容城市高楼林立,海风吹拂,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景色,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
第三句“文章初近古”,表明沈教谕的文章开始接近古代的风格。这句诗既体现了沈教谕的学问深厚,也预示着他在教育领域的成就。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古文的重视,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接下来的诗句“风俗遂如今”,则表达了沈教谕离开后,当地的风俗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既是对沈教谕的赞美,也是对当地人民的一种期望。最后一句“须君明教法”,则是对沈教谕的期望,希望他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照亮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沈教谕的风采和才华。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人才的培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