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轩修竹几百竿,潇洒迥若仙石坛。
黄金琐碎夜月冷,碧玉萧瑟秋风寒。
道人幽居坐其间,漠然尘纷不可千。
劲节携为手中杖,散箨裁作头上冠。
市朝富贵多忧患,山林旷荡聊盘桓。
七贤清修诚足慕,六逸可学夫何难。
有时梦见瀛洲仙,鞭笞鸾凤游无端。
叩头再拜乞灵药,使我容貌无凋残。
仙翁赠以九转丹,服之两腋生羽翰。
逍遥物外有馀乐,何因报我青琅玕。

【注释】

轩:指轩窗。

绕轩修竹几百竿,潇洒迥若仙石坛:环绕轩窗的竹林有数百根,它们潇洒清逸得就像神仙修炼的石坛。

黄金琐碎夜月冷,碧玉萧瑟秋风寒:黄金般的月光像小碎金一样,夜晚让人感到清冷;碧玉般的秋风在秋天里吹过,让人感到凄凉。

道人幽居坐其间,漠然尘纷不可千:道士隐居在这里,坐在竹林中,他对于世间的纷扰毫不在意。

劲节携为手中杖,散箨裁作头上冠:竹子的坚韧的枝条被用来当作手杖,竹箨(tuo秃)被砍下来后削成帽子戴在头上。

市朝富贵多忧患,山林旷荡聊盘桓:市井和宫廷中的繁华富贵往往带来许多烦恼,而山林的空旷开阔可以让人暂时放松心情。

七贤清修诚足慕,六逸可学夫何难:古代的七位贤人过着清高的生活,值得我们效仿;六逸指的是古代的六位隐士,也可以学习他们的生活。

有时梦见瀛洲仙,鞭笞鸾凤游无端:有时候我还会梦到瀛洲(传说中的海外仙山)上的仙女们,她们骑着鸾凤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叩头再拜乞灵药,使我容貌无凋残:我会向仙人磕头再拜,请求得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让我永远保持年轻貌美。

仙翁赠以九转丹,服之两腋生羽翰:仙人送给我九转丹,吃了之后我的两腋生出羽毛来。

逍遥物外有馀乐,何因报我青琅玕:我在物外逍遥自在,过得非常快乐,为什么还要报答我青琅玕?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描绘一幅幽静雅致的竹林画面,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自然、清高生活的愿望。

首二句“绕轩修竹几百竿,潇洒迥若仙石坛”,描写了竹林周围环境的美丽和竹子的清雅。“绕轩”是指环绕着轩窗的竹林,“修竹”则是指挺拔而优美的竹子。诗人用“几百竿”形容竹林之大,用“潇洒”来形容竹子的飘逸姿态,用“仙石坛”比喻竹林如同仙境一般美丽。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竹林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接下来“黄金琐碎夜月冷,碧玉萧瑟秋风寒”,进一步渲染了竹林夜晚的氛围。这里的“黄金琐碎”和“夜月冷”,“碧玉萧瑟”和“秋风寒”都是用比喻的手法,将月亮、风、竹叶等自然元素与金银宝石、翡翠玉石等贵重物品相对比,以此来表达竹子在夜晚月光下显得更加冷峻、孤寂。

“道人幽居坐其间,漠然尘纷不可千”,描述了道士在竹林中的隐居生活。这里的“道人”指的是道士,“幽居”是指隐居的生活状态,“漠然”则表示道士对世俗纷扰毫不在意的态度。诗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道士生活的喜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接下来的四句诗“劲节携为手中杖,散箨裁作头上冠”,则是具体描述了竹子的用途和价值。诗人用“手中杖”和“头上冠”这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竹子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实用价值的赞赏。

“市朝富贵多忧患,山林旷荡聊盘桓”,诗人感叹市井和宫廷中的繁华富贵往往带来许多烦恼,而山林的空旷开阔可以让人暂时放松心情。这里的“市朝”指的是热闹的市场和宫廷,“山林”则是宁静的大自然。诗人用这样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七贤清修诚足慕,六逸可学夫何难”,诗人提到古代的七位贤人和六位隐士,都过着清高的生活。这里“七贤”指的是古代的七位贤者,“六逸”则是六位隐士。诗人认为这些人物的生活方式值得学习和效仿,因此提出了一个挑战:“何难”。这里的“难”指的是困难,“何难”则是询问为何不能做到。诗人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古代隐士生活方式的钦佩和向往。

“有时梦见瀛洲仙,鞭笞鸾凤游无端”,诗人幻想自己在梦里能够见到瀛洲岛上的仙人,骑上鸾凤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这里的“瀛洲”是传说中的海外仙山,诗人用这样的想象表达了自己对于神秘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叩头再拜乞灵药,使我容貌无凋残”,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他希望能够获得灵丹妙药,让自己永远保持年轻貌美。这里的“叩头再拜”是诗人虔诚地向仙人祈求的表现,而最后的“令我容貌无凋残”则是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竹林、道人、仙人等形象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深深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不满和逃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