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尽熙宁水乐声,断碑无字倚荒庭。
云归僧舍树皆湿,犬吠猎围山误应。
覆屋松阴遮日黑,隔林春色为官青。
故侯辙迹无寻处,丞相题诗拟岘亭。
西岘峰 其一
听尽熙宁水乐声,断碑无字倚荒庭。
- 听尽: 表示倾听到了全部的水乐声。
- 熙宁: 指宋代的熙宁年间。
- 水乐声: 指的是水边的音乐声,可能是古琴或其他乐器的演奏。
- 断碑无字: 表明那块碑上的文字已经被时间冲刷得模糊不清,无法辨认其内容。
- 倚荒庭: 表示这块碑石独自屹立在荒凉的庭院中。
云归僧舍树皆湿,犬吠猎围山误应。
- 云归: 描述天空中的云彩逐渐散去,回归到原来的地方。
- 僧舍: 指的是寺院中的小屋或住宿处。
- 树皆湿: 暗示雨水充沛,树木被雨水打湿。
- 犬吠: 表示远处传来的狗叫声。
- 猎围山: 可能指的是猎人在山上设下陷阱或围猎的场景。
- 误应: 意味着这种景象与实际并不相符,给人一种错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诗中通过“听尽熙宁水乐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过去辉煌时代的追忆。而“断碑无字”则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遗忘。接下来的两句“云归僧舍树皆湿,犬吠猎围山误应”,则将读者带入了另一个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最后一句“故侯辙迹无寻处,丞相题诗拟岘亭”则是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以及对于历史遗迹的珍视和保护的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传承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