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雨亭

飞泉五色映花梢,秋色观前看玉豪。
花落空中和月冷,树当湿处见云消。
依依雨气侵萤火,一一水纹生鹤毛。
几度下帘山影动,卧看红日到芭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飞雨亭》是元代诗人陈樵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场景,同时也反映了陈樵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以下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飞泉五色映花梢,秋色观前看玉豪。
    花落空中和月冷,树当湿处见云消。
    依依雨气侵萤火,一一水纹生鹤毛。
    几度下帘山影动,卧看红日到芭蕉。

  2. 诗歌翻译及赏析

  • 飞泉与花梢:诗句“飞泉五色映花梢”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飞泉如同五彩斑斓的彩虹般洒落在花朵之上。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色彩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 秋天的景象:在“秋色观前看玉豪”中,诗人通过“秋色”和“玉豪”(指树木的枝条)这两个关键词,传达出秋天特有的萧瑟和成熟之美。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人生阶段的一种比喻,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成长。
  • 雨气和光影:诗句“依依雨气侵萤火”、“一一水纹生鹤毛”描绘了雨后的场景,细雨如烟,微风拂过水面,带起一圈圈涟漪,犹如水中生出了一朵朵鹤毛般的水草。这些细腻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美感,也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之中。
  • 静态的美:在“几度下帘山影动”、“卧看红日到芭蕉”中,诗人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现了静态的美。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活力的珍视和赞赏。
  1. 作者简介
  • 陈樵:元代诗人,号鹿皮子。陈樵幼承家学,继受经于程直方。他的性格至孝,为文新逸超丽。陈樵有《鹿皮子集》,是了解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文献。
  1. 诗歌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这是一个文化交融、科技发达的时期。诗歌中的许多元素,如引水取凉的亭子(自雨亭),都是这一时期文化技术交流的成果。这首诗的创作,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可能受到了这种文化影响。

《飞雨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个充满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元素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独特感悟。对于喜爱诗歌和欣赏自然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提供了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