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家洞

天梯石栈落霞边,月地云阶且醉眠。
束缊才通山北户,崩崖尽展洞中天。
雨馀秋菌化为碧,石上霜枫不解丹。
闻道仙人曾控鹤,羽衣环佩玉珊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席家洞》是元代诗人陈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生平
  • 陈樵简介:陈樵,元代东阳人,字君采,号鹿皮子。幼承家学,继受经于程直方。学成不仕,隐居圁谷,性至孝。为文新逸超丽,有《鹿皮子集》传世。
  • 创作背景:《席家洞》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其内容来看,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洞穴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神秘自然的向往和感慨。
  1. 诗歌原文
  • 天梯石栈落霞边:描绘了山中的石路和远处的落日余晖,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月地云阶且醉眠:表现了诗人在月光下,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沉醉其中的情景。
  • 束缊才通山北户:表达了诗人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对山中秘密的好奇。
  • 崩崖尽展洞中天:形容洞穴内部宽广深邃,如同天上一般。
  • 雨馀秋菌化为碧:描绘了秋后雨水后,洞穴中长出的新菌变为碧绿色的景象。
  • 石上霜枫不解丹:描述了霜降时,岩石上残留的红叶仿佛涂上了一层神秘的红色。
  • 闻道仙人曾控鹤:通过传说,展现了仙人曾经驾驭鹤鸟飞翔于天际的情景。
  • 羽衣环佩玉珊珊:借用仙人的形象来比喻自己内心的纯洁和高洁。
  1. 文学影响
  • 作品流传:虽然《席家洞》的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但据传其诗歌被刻入碑林,显示了其在后世的传播和影响力。
  • 文化价值:《席家洞》不仅展示了元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追求。
  • 后世影响:尽管具体的历史背景不明,但从其艺术魅力来看,《席家洞》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描写自然景观方面的启示作用。

《席家洞》不仅是元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难得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