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隐亭

白日照阳春,九陌扬远尘。
往来酣蚁战,谁是投闲人?
人生苟知足,政复贵隐沦。
万事等大梦,汩没徒艰辛。
所以贤达士,不肯劳其神。
结亭林泉间,归来养清真。
窗虚野鸟狎,树密山猿驯。
草色上阶秀,花枝倚槛新。
俯仰有佳趣,尊酒时相亲。
终然远尘俗,不愧无怀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隐亭》是一首由元代诗人陈樵创作的五言诗。该作品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求宁静与自我超越的体验,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樵,字君采,号鹿皮子,元代东阳人。自幼承家学,后继受经于程直方。其文才横溢,尤其擅长新逸超丽的风格,有《鹿皮子集》等作品传世。
  1. 诗歌原文
    白日照阳春,九陌扬远尘。
    往来酣蚁战,谁是投闲人?
    人生苟知足,政复贵隐沦。
    万事等大梦,汩没徒艰辛。
    所以贤达士,不肯劳其神。
    结亭林泉间,归来养清真。
    窗虚野鸟狎,树密山猿驯。
    草色上阶秀,花枝倚槛新。
    俯仰有佳趣,尊酒时相亲。
    终然远尘俗,不愧无怀民。

  2. 主题与象征

  • 此诗通过对清幽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望。其中,“清隐亭”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象征着一种理想中的避世之所。
  1. 艺术手法
  • 陈樵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如“白日”与“九陌”,即白天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拟人(如将“草色”比作“秀”),以及通过动物和植物的和谐共生(如“窗外虚野鸟”“树密山猿驯”)来增强诗的画面感和深度。
  1. 文化背景
  • 元代社会政治动荡,文人常常表达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陈樵的这首诗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下文人的精神风貌。
  1. 影响与评价
  • 《清隐亭》作为一首典型的元代诗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态。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主题,使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清隐亭》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在面对纷扰世界时所选择的一方净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