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三神山,上有学仙侣。
泠泠紫箫声,吹作飞凤语。
回飙荡溟海,散落成烟雨。
岂无知音者,一振九苞羽。
持之献天庭,上以奉明主。
答陈华仲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陈华仲二首》是元代诗人贡奎创作的五言古诗。在介绍文学作品时,首先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贡奎(约1293年-1358年),字仲章,号云林,元宁国宣城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曾任太常奉礼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并有《云林集》传世。其诗作多涉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显示了贡奎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答陈华仲二首》中的第一首,“海上三神山,上有学仙侣”,通过描绘海上仙境的景象来隐喻高远的理想与追求。诗中的“泠泠紫箫声,吹作飞凤语”则运用了音乐与神话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第二首中“岂无知音者,一振九苞羽”,展现了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感叹以及渴望被理解的心情。最后两句“持之献天庭,上以奉明主”体现了诗人将诗歌献给朝廷,希望以此表达他的忠诚和敬意。
《答陈华仲二首》不仅展示了贡奎作为元代诗人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责任感。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元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