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虎丘山

古士雅巾屦,具舟约芳游。
朝晴出西郭,午凉登虎丘。
松径度遥岭,历此层级修。
当时吴王剑,硎光裂岩幽。
平甸眺万顷,闲瞻烟树稠。
颇闻山僧贤,飞锡下林陬。
独遗方丈室,于焉集清流。
一簟可平生,岂惜半日留。
煮茗试泉冽,焚香延宿篝。
疏雨催晚归,溪波散浮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虎丘山》是元代诗人贡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元代,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还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游赏活动及其文化意蕴。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元代是一个社会动荡、思想多元的时代。文人墨客在这一时期中往往更加倾向于追求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贡奎生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他的诗歌作品也多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特色。
  • 作者生平:贡奎是元代宁国宣城的文学家,字仲章,号云林。虽然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据记载,其早年即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十岁便能属文,并曾任职于池州齐山书院。
  1. 诗词内容
  • 意境描绘:《登虎丘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如“松径度遥岭”和“平甸眺万顷”,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虎丘山的地理特征,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意境。
  • 人文情怀:诗中表达了一种对古人游赏活动的怀念之情,“颇闻山僧贤,飞锡下林陬”等句反映了作者对于古代僧侣清修生活的向往。
  • 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虎丘山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美学观,例如“当时吴王剑,硎光裂岩幽”。
  1. 艺术风格
  • 形式特点:《登虎丘山》为七言律诗,这种体裁的运用使得诗歌结构严谨,节奏分明,便于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 语言风格:诗中的语言优美,用词讲究,既有古雅之风,又有清新之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摹,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艺术境界之中。
  1. 文化意义
  • 文人雅集:在中国古代文人看来,游览名山大川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也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平台。《登虎丘山》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 历史影响:该诗作作为元代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影响,而且在后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研究。

《登虎丘山》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古典诗歌宝库,也为我们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提供了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