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姑苏台刘从事索赋二首

送客古台下,系马古台阴。
日落黄尘起,马嘶青草深。
古人俱白骨,遗像空黄金。
抚事已千载,徒伤千载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登姑苏台刘从事索赋二首》是元代诗人郯韶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苏州古城台上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这首诗描绘了姑苏台的荒凉景象和历史沧桑。诗中的“台榭已芜没”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侵蚀,而“江山非昔游”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在日落之际,听到吴地的悠扬曲调,看到越舟在青枫叶中系留,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

诗中“鸟啼烟树里,日落古城头”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色彩。这里的“鸟啼”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而“日落”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生命和历史的感慨。

诗中的“源水闻吴曲,青枫系越舟”以及“望中衰柳色,知是旧长洲”,都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回忆。这些诗句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流露和文化记忆的承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变迁的无奈。

郯韶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姑苏台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反思。它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及如何面对历史的变迁和个体的渺小。这种深刻的思考和表达,使得《登姑苏台刘从事索赋二首》成为了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作品。

郯韶的《登姑苏台刘从事索赋二首》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刻反映历史和文化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姑苏台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自然美景,更重要的是传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