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玉山徵君次沈自诚韵

翔燕屡云至,落花辞故枝。
当轩盼流景,恻怆神亦疲。
达士多旷志,所慕惟书诗。
朝耕孰与俦,夕钓任所之。
岂不念时好,沈沦与世违。
取琴为之弹,曲绝令心悲。
白云破高冈,夕月照水涯。
徒令千载心,默默谁与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有怀玉山徵君次沈自诚韵’是元代郯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翔燕和落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玉山徵君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郯韶的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文人的精神追求。

郯韶在元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表达深沉的情感见长。在《有怀玉山徵君次沈自诚韵》中,郯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感受。诗中的“翔燕屡云至,落花辞故枝”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春日景象,燕子的频繁出现和花朵的凋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这种描写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常见,它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使人们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和生命的脆弱。

郯韶在这首诗中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的“当轩盼流景,恻怆神亦疲”展现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恐惧。他感叹道:“达士多旷志,所慕惟书诗。”这表明他虽然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仍然坚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的这种态度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即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他们依然能够保持一颗执着的心,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郯韶在诗中还表达了一种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超脱世俗的愿望。他写道:“岂无时好,沈沦与世违。”这句话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尽管他渴望享受美好的时光,但他也清楚自己无法摆脱世俗的限制和束缚。这种矛盾的心态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并不罕见,它反映了他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和抉择。

郯韶的《有怀玉山徵君次沈自诚韵》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同时也能够对古代文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