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燕屡云至,落花辞故枝。
当轩盼流景,恻怆神亦疲。
达士多旷志,所慕惟书诗。
朝耕孰与俦,夕钓任所之。
岂不念时好,沈沦与世违。
取琴为之弹,曲绝令心悲。
白云破高冈,夕月照水涯。
徒令千载心,默默谁与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作,然后逐项分析。

“有怀玉山徵君次沈自诚韵”是全诗的第一句,诗人以“有怀”起笔,表明自己的心意。“玉山”,代指高洁的人格;“征君”,即玉山的隐士。这两句是说:有怀念玉山隐者的心情。

颔联“翔燕屡云至,落花辞故枝。”写春天的景象,燕子频频飞临,花已凋谢而离去。这两句中,“翔”“落”等字用得生动传神,把燕子频繁往返于天空与树枝之间,花儿凋零飘散的情景写得十分逼真。

颈联“当轩盼流景,恻怆神亦疲。”写诗人面对窗外景色,感到十分悲凄。“当轩”二字,写出诗人伫立轩窗眺望远方,“流景”、“恻怆”、“亦疲”,都写诗人因景生情,心绪不宁。

此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一个“望”字,把诗人由室内移向室外,由近及远,视野开阔。“恻怆”、“亦疲”,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苦之情。

尾联“达士多旷志,所慕惟书诗。”“达士”是胸怀壮志的人;“旷志”是胸襟宽广、气度不凡的意思;“书诗”是指读《诗经》、《楚辞》等经典之作。这两句意思是说:那些有才德的人大多心胸坦荡,志向宏伟,他们所追求的只有书本和诗词之美。

尾联“朝耕孰与俦?夕钓任所之。”写诗人在闲暇之时,喜欢从事农耕和垂钓活动。“孰与俦?”即谁能够与之为伴呢?“任所之”,意为随处可去。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朝出田间劳作,傍晚到溪边垂钓,我宁愿这样度过悠闲的时光。“孰与俦?”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态。“任所之”,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喜爱向往。

“岂无时好遇,沈沦与世违。”这两句意思是说:难道没有好的时机吗?但我沉沦世俗,远离人间烟火。这里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与无奈,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尾联“取琴为之弹,曲绝令心悲。”诗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抒发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情怀。这里的“心悲”,既是对音乐本身的悲鸣,也是对自己境遇的一种哀叹。

结语“白云破高冈,夕月照水涯。”写诗人在黄昏时分看到天边的彩云破空而过,明月照耀着湖面的景色。诗人将自然景物与内心的感情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清丽淡雅而又含蓄深沉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通过抒情的方式,描绘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这种情感表达既真实又深刻,既有外在景象的描写又有内省思考的抒发,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诗意。

【答案】

①有怀

②翔燕屡云至,落花辞故枝 ③当轩盼流景,恻怆神亦疲 ④达士多旷志,所慕惟书诗 ⑤朝耕孰与俦,夕钓任所之 ⑥岂无时好遇,沈沦与世违 ⑦取琴为之弹,曲绝令心悲

⑧白云破高冈,夕月照水涯

译文:

有怀念玉山隐者的心情

燕子频频飞临,花儿已经凋零飘落。

我在轩窗仰望着流光溢彩的美景,内心却是悲伤疲惫不堪。

达官贵人们大多胸襟宽广,心怀壮志。

他们所追求的只有书本和诗词的美。

我更愿意做一名农夫或渔人,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难道没有美好的时光吗?但我现在却沉沦世俗,远离人间烟火。

我愿意拿起琴来弹奏一曲,那曲子令我心生悲戚。

我看到天边的彩云破空而过,明月洒满湖面。

赏析:

本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有怀玉山徽君次沈自诚韵”为题,抒写了自己怀才不遇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全诗八句,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有怀玉山徵君次沈自诚韵”写诗人的情怀;第二部分“翔燕屡云至,落花辞故枝”写春天的景象;第三部分“达士多旷志,所慕惟书诗”写诗人对达士的向往;第四部分“朝耕孰与俦?夕钓任所之”写诗人的自由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