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秋雁白雪飞,溅溅生血洒毛衣。
日斜却过轮台下,争看红妆猎骑归。
【注释】
①塞上:塞外。
②溅溅:象声词,水花飞溅的声音。
③争看:争相观看。
④红妆:女子打扮成红色。
【译文】
在塞外的秋天,一群大雁正往南飞去,它们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白色的痕迹。
猎骑们骑着马在草原上游猎,他们挥起弓箭,箭矢射中了一只野兔,鲜血溅到了他们的战袍上。
夕阳西下,他们终于回到了轮台城,猎骑们纷纷从马上下来,争先恐后地围观那些穿着红衣的女子们骑马归家的情景。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以“猎骑归”为中心意象,通过描写塞外大雁、猎骑、战袍和女真(金朝)人的形象,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及将士们的生活情趣。
首句“塞上秋雁白雪飞”,是写景兼点明时间——秋季。“塞上”二字既表明了地点,也渲染了环境气氛。塞上地区,天高气爽,风和日丽,正是打猎的好日子。“秋雁”二字,点明了时间。秋季的北方,雁群南迁,这是人们都知道的自然现象。然而,雁群向南飞去之后,就再也看不到踪影了,而诗人却能从高空俯视,清晰地看到它们飞行时留下的痕迹。“白雪”二字,点明了时间。塞外的天空,常年刮着狂风,飞沙走石;而当大雁向南飞去的时候,又正好碰上了寒流南下,天气骤冷,于是便降下了大雪。“白雪”就是“飞雪”。这样,塞上地区在秋季就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天空中飘洒着大雪,地面上铺满了白雪,空中还有飞翔的大雁。这幅画面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同时,也暗示了塞上的天气特点。
次句“溅溅生血洒毛衣”。“生血”二字,既是状物,又是写意,既写出了大雁的凶猛,也表现出猎骑的勇敢。“毛衣”二字,既指战袍,也指皮靴。因为猎骑们在野外作战,为了御寒,所以都穿着皮靴,而皮靴与战袍相连,所以“生血”也指战袍。这两句的意思是:猎骑们在野外打猎,箭矢射中了野兔或猛兽,鲜血溅到他们的战袍上。这两句虽然只描绘了猎骑们的一个动作和一个细节,但却非常传神。
第三句“日斜却过轮台城”。“却过”二字,既表示时间是在傍晚时分,同时也含有“经过”“经过此地”之意。“轮台城”,即轮台县治所在地。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轮台有汉垒,轮台民传言:‘轮台有田卒三百人,兵车三乘……”。可见当时轮台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日斜”二字,既点出了时间是傍晚时分,同时也给人以落日余晖、残阳如血之感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天色已经渐渐向晚,猎骑们经过一番激战之后,终于回到了轮台县城。
第四句“争看红妆猎骑归”。“红妆”二字,既指女真妇女们的装束,也指她们脸上的妆容。“竞看”二字,既表示态度热烈,同时也给人一种欢腾、热闹的感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当夕阳西下之时,女真妇女们穿着红衣骑马归来,她们的归来引起了大家的欢呼雀跃。这两句虽然只有两句,但却将女真妇女们的美丽、大方以及她们的欢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以“塞上秋雁白雪飞”开篇,以“日斜却过轮台城”收尾,中间两联则写了塞外狩猎、猎骑们归来的情景。全诗结构紧凑,脉络清晰。作者抓住塞外狩猎这一典型事件,通过细腻的观察和逼真的描绘,把塞外生活的艰苦及将士们的生活情趣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