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荫沧洲,闲云叠层巘。
茅茨在咫尺,径路浑莫辨。
王家玉印章,翰墨屹冠冕。
怅望海岳庵,禾黍西风转。
元晖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晖山》是元代著名诗人郭天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的笔法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到见解和情感体验。下面将详细介绍《元晖山》及其背景:
作者简介:郭天锡(约1227-1302),字佑之,号北山,是一位元代著名的书法家、收藏家。他曾为御史,今山西大同人或作天水人,后侨寓至杭州,并居住在甘泉坊。郭天锡因其藏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故自署所居为“快雪斋”,在元代初期,他是位重要的鉴藏家。
诗句原文:灌木荫沧洲,闲云叠层巘。 茅茨在咫尺,径路浑莫辨。 王家玉印章,翰墨屹冠冕。 怅望海岳庵,禾黍西风转。
诗意解析:首两句“灌木荫沧洲,闲云叠层巘”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茂密的灌木丛中,一片苍茫的洲渚被遮蔽;闲散的云彩在层层山峦间飘荡。接着两句“茅茨在咫尺,径路浑莫辨”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幽静的氛围,似乎连近在咫尺的茅草屋也显得遥不可及,小径上的景象更是难以辨认。第三四句“王家玉印章,翰墨屹冠冕”则转向了更具体的元素——王家的玉玺和书画,这些物品不仅珍贵而且高雅。最后两句“怅望海岳庵,禾黍西风转”带出了诗人的情感,他站在海边的庙宇旁,看着西风中的麦田,心中充满了感慨。
作品影响:《元晖山》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精神追求和艺术风貌,还反映了他们对于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和深刻感悟。此外,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也体现在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上,使其成为后代学者、艺术家研究和欣赏的对象。
《元晖山》不仅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歌,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元代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