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蜀士文昌醮

葳蕤桑梓剪为荒,翰墨横流坠绪茫。
天北有星明武曲,江南无地托文昌。
几时兴雨苏民望,何日乘云返帝乡。
我少乞灵今不梦,倚观魁宿照词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代陈杰《陪蜀士文昌醮》

在宋代,诗人陈杰创作了《陪蜀士文昌醮》。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众的深切关怀。

诗中“天北有星明武曲,江南无地托文昌”展现了作者对地理位置和天文的深刻理解。这里的“天北”指的是北方的天空,那里的星光明亮;而“南方”则暗指国家的南方。通过对比北方与南方的不同景象,诗人暗示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几时兴雨苏民望,何日乘云返帝乡。”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和社会稳定的强烈渴望。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为国家带来雨水,滋润大地,让人民的生活得以恢复。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乘云一样,回到皇帝所在的朝廷,为国家做出贡献。

最后一句“我少乞灵今不梦,倚观魁宿照词场”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他曾向神灵祈求保佑国家昌盛,但现在他已经不再抱有这样的幻想。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观察星空中的魁宿来为国为民祈福,希望能够为词坛带来新的生机。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陈杰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民之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诗人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以及对个人责任的认识。

《陪蜀士文昌醮》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智慧的作品,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宋代诗歌的魅力,更使我们深思国家与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