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寄惠山壬戌四月十二日

惠山苍翠。远与毗陵媲。彼处锡泉标第二。此更钟奇毓异。
年年初度浮觞。醉余新沦茶香。山下冰濡雪乳,淡中滋味悠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寄惠山壬戌四月十二日》是元代著名文学家陈栎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栎是元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精炼而富有诗意。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惠山苍翠。远与毗陵媲。彼处锡泉标第二。此更钟奇毓异。年年初度浮觞。醉余新沦茶香。山下冰濡雪乳,淡中滋味悠长。
  • 翻译:惠山的山色苍翠,它与毗陵相比也不逊色。那里有著名的锡泉水,位列第二名。这个地方更加奇特秀丽。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来这里饮酒赏景,沉醉在新酿的茶香之中。山下的冰被雪水浸湿,味道清淡却回味无穷。
  1. 诗歌赏析
  • 此诗通过描绘惠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 诗句“山下冰濡雪乳,淡中滋味悠长”生动地描绘了冬季惠山的美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1. 艺术表现手法
  • 比喻和象征:诗人通过将惠山比作“毗陵”,锡泉比作“第二名”,以及使用“钟奇毓异”等词汇,巧妙地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特殊情感。
  • 细节描写:通过对惠山山水、季节变化、人文活动等的细致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1. 历史背景
  • 元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壬戌四月十二日”,可以推测这是诗人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刻,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观察所写成的。
  1. 文学价值
  • 作为元代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陈栎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元曲创作的重要成就之一。
  • 它展示了元代诗歌的特色和风格,为研究元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影响与评价
  • 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受到它的启发和影响。
  • 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仅限于其文学价值的体现,还包括它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陈栎的《清平乐·寄惠山壬戌四月十二日》不仅以其精湛的文学技艺著称,还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首诗不仅是元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