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晚棹图

东林待月月未出,长江走烟波著天。
青山回首不可数,几点白鸥飞过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烟波晚棹图》是陈秀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其简洁的诗句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江上风光的独特感受与深情。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承载了元代社会风貌与自然景观的艺术结晶。下面将详细介绍《烟波晚棹图》:

  1. 作者简介
  • 陈秀民,元代温州人或嘉兴人,字庶子,博学善书。他的生平事迹虽不多见,但从诗中可以窥见他的文采风流与对自然的热爱。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东林待月月未出”:描述的是黎明前的朦胧景象,月亮还未露面,暗示着时间的静谧与期待。
  • “长江走烟波著天”:描绘了一幅江水蒸腾,烟雾缭绕的画面,给人以空灵而深远的感觉。
  • “青山回首不可数”:展现了连绵不绝的青山,如同画卷一般铺展在诗人的视野之中,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 “几点白鸥飞过船”:白鸥点染了天空的色彩,也增添了动态美,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起来。
  1. 背景介绍
  • 此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有怀才不遇之感。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陈秀民却能以如此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自然美景,反映了他超然物外的心境与高洁品格。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在简单的文字中传达出深邃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烟波浩渺的江面之上。
  • 构图独特:以“东林待月”为引,逐渐展开对江水、山水、天际线的描绘,形成了独特的构图方式,使画面具有一种流动感和层次感。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流露于每一个字句之间,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时光的感叹,都显得真挚而动人。

《烟波晚棹图》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著称,更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后人的认可。它是元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一种独特诠释,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