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民
吴中柳枝词七首 其四木兰含芳西坞西,吴侬出游知未知。 只恐过时不采摘,零落将随秋草萎。 注释: 木兰(mù jiān)含芳:比喻女子婀娜多姿,像花一样美丽动人。吴侬:指苏州一带的民歌。 西坞(wù):山坞。 吴侬(wú ní):吴地的歌女。 采摘:指采桑或摘果。 零落(líng luò):凋谢、坠落。 将(jiāng):助词,相当于“将”字。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任苏州刺史时所作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吴中柳枝七首”是《乐府诗集》里的一个题目,本诗就是其中一首。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通过描绘长洲宫苑的草、沼池等景色,来赞美了歌妓的美貌。 其一:长洲宫苑的花草繁茂,生长在宫苑中的杂草也很多。 其二:在这宫殿园林里生长着许多杂草,也有像西施一样美丽的姑娘。 其三:宫女们都很喜欢这宫苑里的花草,也喜欢模仿西施的姿色。 其四:她们在宫苑里尽情地唱歌跳舞
【注释】 吴中:今江苏苏州一带。柳枝:即《苏小小歌》。吴地的杨柳,柔美婀娜,为历代诗人所喜爱。唐李益有词《苏小小歌》云:“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天不管。嫁与春光却恨多,惆怅人生长别离……” 入空房:入于空室之中。 手把银烛照西窗:“手把”指持灯的手;“银烛”指银白色的蜡烛。“照”是照着;“西窗”指西边的窗户。 绣帏芙蓉开两两:绣帐里,如芙蓉开放的花朵一样。“芙蓉”即荷花,用来形容女子的肌肤
吴中柳枝七首 棠梨花开郎出门,宜男草生妾思君。如何宜男草上露,不湿棠梨花底云。 译文: 棠梨花开时,郎君出门远行,而宜男草生长在妾的思念之地。然而,这宜男草地上的露水却无法沾湿棠梨花底下的云朵,表达了一种无法触及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棠梨花象征着女子的期待和等待,而宜男草则是男子离去的象征。诗中的“宜男草”与“棠梨花”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
《西湖竹枝歌》 在江南水乡的温柔里,有一曲《西湖竹枝歌》,杨维桢以笔为舟,将这曲古老的江南情歌重新铺陈在历史的河流中。 诗篇的第一句“鸳鸯宛在水中央”便让人联想到了湖面上轻盈漂浮的鸳鸯,它们如同一对恩爱的夫妇,悠然自得地游弋于碧波之中。诗人用“恰似阿侬初嫁郎”来形容这对鸳鸯,仿佛是新娘子刚刚嫁给新郎般的喜悦与新鲜。而“掷却郎君金弹子”则暗示着新郎在嬉戏打闹时不慎将一枚金弹扔出
【注释】姑苏:苏州古称。吴门:今江苏吴县,即苏州。竹枝词是流行于湖南、湖北等省一种民歌体诗歌体裁,以七言句为主,每句末尾押平声韵,多用比兴手法写男女情爱,内容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柳如眉:形容柳条细长柔美,好像女子眉毛一样。谁家女儿:《乐府诗集》有《折杨柳歌辞》四十八首,都是写男女离别的。这里指歌女。歌声袅袅:形容声音悠扬。娇无力:女子娇媚柔嫩,姿态婀娜。恰如杨柳好腰肢
吴中柳枝七首 陈秀民 馆娃宫中花似云,馆娃宫外酒如春。 花前把酒花下醉,莫遣春愁恼杀人。 注释与译文: - 馆娃宫:古代宫殿名,位于苏州。 - 花似云:形容花朵繁多如云彩。 - 酒如春:比喻美酒如同春天般温暖人心。 - 花前把酒花下醉:在花丛中饮酒作乐,沉醉于美景之中。 - 莫遣春愁恼杀人:不要让春天的忧愁困扰人到无法承受的地步。 赏析: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
姑苏城边杨柳丝,千丝万丝垂参差。 柳丝虽长不禁手,难织回文锦字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姑苏城边杨柳丝,千丝万丝垂参差。 “姑苏城边”指的是苏州的城边,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吴江区一带。这里的柳树生长在城边,所以被称为“城边柳”。而“杨柳丝”则是形容这些柳树的枝条细长柔软,如同细细的丝绸一般。 “千丝万丝垂参差”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柳树枝条的长度和形态
【译文】 鹊雀喳喳,乌鸦嚄嚄,满城飞语流言。太阳东升,月亮西落,今日之日已非昨日。 贵人有病不饮药,女巫降龙,神歌噩噩。天漫漫,地漠漠,民众愚昧罔知觉。 马出河东,龟出洛中,天下文明圣人作。 【注释】 1. 鹊喳喳:比喻喜鹊的叫声。 2. 乌嚄嚄:乌鸦的叫声。 3. 流言满城郭:指谣言遍布全城。 4. 日东升,月西落: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5. 今日之日已非昨:今日和昨天不一样了。 6.
范蠡已霸越,功成澹若无。 扁舟五湖上,乌喙不敢呼。 冥鸿在寥廓,燕雀下莱芜。 赏析: 这首诗是陈秀民的《怀古和陈惟寅韵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历史英雄的辉煌成就以及他们功成身退后的淡然无争。首句“范蠡已霸越”点明了主角的身份,即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范蠡,他在帮助越国称霸之后选择退隐江湖,不再过问世事。次句“功成澹若无”进一步强调了他淡泊名利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