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篱曲

编竹篱,密密编。朝御鸡犬入,暮防豺虎穿。交加编联互相倚,竹密藤缠坚莫比。
春风披拂百花开,一片繁华如锦绮。君不见西家有篱编不密,夜夜惊呼防盗贼。
愿言兄弟莫相疑,明日齐心编竹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编篱曲》是元末明初诗人华幼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生动描绘编竹篱的景象和寓意来寄托诗人的生活理念与情感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品背景
  • 时代背景:《编篱曲》创作于元末明初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思想多元交融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往往在政治变迁和社会动荡中寻求精神寄托,诗歌成为了他们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载体。
  • 作者生平:华幼武,字彦清,号栖碧,生活在元明之间,是一位以诗名噪一时的文人。他隐居不仕,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其作品多反映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与淡然。
  1. 内容解析
  • 诗歌形式:作为一首五言律诗,《编篱曲》在形式上展现了古典诗歌的严谨结构。五言律诗每两句为一组,共四组,遵循着固定的平仄和韵律,使得诗歌在音韵美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意象运用:诗歌通过细腻的意象描写,如“编竹篱”的形象化描述,展现了一幅勤劳的农民正在用竹子编织篱笆的画面。这种细节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直观感,也反映了农民对于安全和生活的细致关怀。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围绕着“勤劳与警惕”展开。通过对篱笆的精心编织,诗人暗示了只有通过勤劳和细心才能构建一个坚固的安全屏障,同时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华幼武在《编篱曲》中运用了质朴而富有节奏的语言,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颂。这种语言风格既体现了诗人对民间语言的尊重,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 意象创造:诗人善于利用自然景象来营造氛围和表达内心的情感。在这首诗中,春风、百花、夜静等意象都被巧妙地融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环境中。
  • 情感传达:通过对篱笆的描述和对盗贼的担忧,华幼武传达了他对家人的深切关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这种情感的传递使得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有了生命和温度。
  1. 历史影响
  • 后世评价:《编篱曲》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历代文人的高度评价。它不仅是华幼武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也被后人广泛传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编篱曲》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对后来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编篱曲》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华幼武通过这首小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祈盼。这不仅是对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所有追求美好生活人们的真挚祝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