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有怀平原郡公赵五山

经年留朔漠,此日又重阳。
游子泪沾雨,行军气挟霜。
沙场愁草白,篱落忆花黄。
忽念登高处,凄凉更一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月九日有怀平原郡公赵五山》是陈宜甫在元代创作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边塞逢重阳佳节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该诗通过“经年留朔漠,此日又重阳”这两句开篇,直接引入了主题,即诗人长期滞留于荒凉的北方沙漠的经历。这种长时间的滞留不仅让诗人感到时间之久,令人感叹,同时也为后文的思乡情绪奠定了背景。

“游子泪沾雨,行军气挟霜”,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身处边塞时的具体感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这里的“泪沾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个特定的节日里,因思乡而流下的泪水,而“行军气挟霜”则描述了他行军途中凛冽的风和霜,进一步突出了他的孤寂与艰辛。

“沙场愁草白,篱落忆花黄”,这两句则从更具体的角度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沙场”暗指战场,表达了他在边塞战场上的艰苦生活,而“草白”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战事的频繁。同时,“篱落忆花黄”则让人联想到了他曾经在家乡时的美好记忆,黄花象征着秋天,而篱笆则是乡村的象征,两者的结合,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

“忽念登高处,凄凉更一觞”,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在面对重阳佳节时的复杂心情。这里,“登高处”可能是指他曾经登高望远的场景,而“凄凉更一觞”则表明在这种环境下,他只能借助饮酒来缓解内心的凄凉。这种饮酒的行为,既是他面对孤独的一种自我安慰,也可能是一种无奈的自我麻醉,反映了他的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无助。

《九月九日有怀平原郡公赵五山》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在边塞逢重阳佳节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的作品,也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诗歌作品。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他的情感波动和思想变化。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陈宜甫的艺术才华以及元代诗歌的独特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