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卢疏斋学士泊舟桃源县

客行河水上,倚棹望桃源。
近有人来住,新栽桑满园。
沙鸥宜绿水,驿马又黄昏。
忽听渔歌响,武陵愁客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卢疏斋学士泊舟桃源县》是元代诗人陈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在桃源县河上行舟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画面,同时透露出淡淡的离愁别绪。下面将进行更为详尽的介绍:

  1. 作品原文:客行河水上,倚棹望桃源。近有人来住,新栽桑满园。沙鸥宜绿水,驿马又黄昏。忽听渔歌响,武陵愁客魂。舟中负暄次赵吏部韵 燠 燠耀红轮,熙熙曝背人。晴消两岸雪,满载一船春。天地温存意,江湖冷落身。

  2. 作者介绍:陈宜甫,元代诗人、书法家。关于他的具体生平和成就,史料记载较为简略,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生活在元朝时期,且以创作诗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状况和文人的生活态度。

  3. 写作背景:《同卢疏斋学士泊舟桃源县》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元代文人的游历活动有关。元代时期,文人士大夫经常结伴游览名胜古迹,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感受。陈宜甫作为其中一位诗人,很可能参与了此类游历活动,并因此创作了这首描绘水上行舟情景的作品。

  4. 艺术特点:《同卢疏斋学士泊舟桃源县》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桃源县河上乘舟的情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新栽桑满园”、“沙鸥宜绿水”,不仅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留恋。此外,诗中还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如“忽听渔歌响,武陵愁客魂”一句,既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也体现了游子的孤独与迷茫。

陈宜甫的《同卢疏斋学士泊舟桃源县》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诗作,更是元代文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内涵,成为了研究元代文学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