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负暄次赵吏部韵

燠燠耀红轮,熙熙曝背人。
晴消两岸雪,满载一船春。
天地温存意,江湖冷落身。
因思献君去,欢喜整乌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负暄次赵吏部韵》是元代诗人陈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江南春景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内心的愉悦之情。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 燠燠耀红轮:描述了太阳高照,红光耀眼的景象。
  • 熙熙曝背人:表现了人们在阳光下晒背的温馨场景。
  • 晴消两岸雪:描绘了天气放晴后,两岸的雪开始融化的景象。
  • 满载一船春:表达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喜悦。
  • 天地温存意: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和谐之美的感受。
  • 江湖冷落身:暗示了虽然身处江湖之中,却感受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凉意。
  • 因思献君去:诗人在欣赏完自然景色之后,产生了想要离开这里的念头,可能是为了继续他的事业或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理想。
  • 欢喜整乌巾: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整理了自己的头巾,准备继续他的旅程。
  1. 主题思想
  • 自然美与内心情感的共鸣: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
  • 对生命轮回的感悟:诗中通过“晴消两岸雪”这一景象,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循环,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构建了一个既宁静又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 语言精炼: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每一个字词都经过精心选择,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那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元代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
  1. 现代价值
  • 启示现代人的审美观:通过欣赏《舟中负暄次赵吏部韵》,现代人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学会从日常琐碎中寻找到美的瞬间,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 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舟中负暄次赵吏部韵》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它也鼓励当代人继续探索和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舟中负暄次赵吏部韵》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还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给予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找到片刻宁静的能力。

相关推荐